青少年书画学习网
Youth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Learning Network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发表时间:2022-10-22 16:14作者:张珊

8月15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文史研究馆支持的“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薛永年是我国当代著名美术史论家,在美术史研究方面专博融通、借古开今,在美术理论研究方面品评相兼、担当立言。他的学术研究和丰硕成果不仅深化了学界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知,也对中国美术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在展览前言里评述:作为由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第三代美术史论家,薛永年先生“借古以开今”的学术思想,助力中国传统学术与艺术在继承中实现创造性转化,他“为中国美术立言”的理论构想,彰显出一代学人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自信自觉。

本着推动史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之间的创新互动,中国美术馆特举办此次学术邀请展,全面展示薛永年的学术成就和诗书创作,以大量文献、手稿、书信、照片勾勒其治学历程和研究方法,以诗书画印共美展现其丰厚的人文艺术修养。薛永年是学者型书家,其书法深得传统精髓,书风纯正,体现他丰富的学术涵养。此外,展览还呈现其师道传承和艺学交往。

展览以丰富的文献较全面展示薛永年的学术历程和丰硕成果,在美术史方面,有个案研究、画派研究、传统书画论研究,填补了空白,深化了认识,总结了历史经验,既有对百年美术变革进行宏观的整体把握,又有对美术史学科进行深刻的反思展望;在美术理论方面,则是论从史出、立言践行,既有对当下美术创作现象的洞见,也有呼吁着眼于“为中国美术立言”的理论构想。

此次展出的薛永年的艺术作品包括各个时期的诗书画印,既有与师友砥砺的诗画唱和,也有研究画史的题画诗跋;既有博采众长的金石篆刻,也有感时抒怀的各体书风。这些理论结合实践的艺术创作,既是作者综合修养与实践功底的展现,也是中国传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融贯合一,更是各种艺术创作形式合奏的美育心曲。

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薛永年先生在内的8位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期望。展览还特设“教学厅”,展现薛永年的为师之道。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的首届本科生、首届研究生,第三任美术史系主任,以及第一任研究生部主任,他承传前辈师长的道德文章,赓续文脉,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真正做到了以德立身、以美育人。

本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之一,共展出书法、绘画、篆刻等各类作品100余幅,学术文献300余件。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三层13-17展厅,展期为8月16日至8月25日(周一闭馆)。


前言

史笔诗心贯古今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作为国家美术殿堂的中国美术馆,在近六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得到了许多美术家和美术史论家的支持,他们的艺术创造和理论建树为建构中国现代美术体系作出了巨大贡献。薛永年先生便是始终关心并倾力于中国美术馆在展览、学术研究、鉴定、评论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中国美术史论大家。

展览史论大家的书画与学术文献是完善中国美术展览体系、全面呈现中国美术生态发展状态的重要举措。毫无疑问,理论与实践是艺术的车之两轮。薛先生以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见解介入笔墨,以深刻的艺术体悟进入古贤书画之境,且以敏锐的理论触角对语古代画论、纵谈历史沉浮,在不断笔耕与教学中丰富与升华其艺术人生。他的诚朴谦和、专精博通、诗心自得化入了以美化人的境界。作为由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第三代美术史论家,薛先生“借古以开今”的学术思想,助力中国传统学术与艺术在继承中实现创造性转化;他“为中国美术立言”的理论构想,彰显出一代学人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自信自觉。

薛先生出生于北京,青少年时代便对诗文书画产生了浓厚兴趣,14岁就参加了北京青年美展,高中阶段致力于篆刻学习,之后又考入刚成立不久的北京画院国画业余进修班,得到吴光宇、马晋、刘凌沧等先生的亲授。1960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届美术史论系的本科生。大学期间,求学与练艺齐头并进,史论功夫与诗书画印均打下扎实基础。1965年,薛先生被分配到吉林省博物馆,学术道路由此开启。七十年代,他先后在《文物》杂志发表《何澄和他的归庄图》《谈张渥的九歌图》,受到学界关注,前辈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启功、王世襄、杨仁恺、谢稚柳等先生予以厚爱与提携。1978年,他重新考回中央美术学院,成为改革开放第一届美术史论系研究生,师从张安治先生,学术研究渐入佳境。毕业留校任教后,继王逊、金维诺先生后担任美术史系第三任系主任,后又担任第一任研究生部主任。在四十多年的从教经历中,薛先生教研并重,不仅培养了本科、硕博士数百人,获北京高校教学名师奖;同时,从1988年起,他又先后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在多所高校、文博和艺术机构任专家顾问,对中国文博和美术事业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7年,他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在教研、美术、文博等多个文化艺术领域均取得丰硕成就。

简要回顾薛先生的学术历程,“担当”二字可谓最为恰当的精炼浓缩。这份担当首先源自于先生的胸襟与格局;其次根植于中国文化的“载道”思想和深厚的历史意识、历史自觉。薛先生以其“史笔”,书写出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的华章。遍览先生的著作文章,从画家个案研究如王履、华喦、徐渭、八大山人、任伯年等,到“扬州八怪”的整体考察,立足于明清,上溯至魏晋、宋元,下延到百年承变,既有知微见著的审慎考辨,也有贯穿古今的内在理路,在点线面的交织中钩沉出中国书画的主脉。在这条史学脉络中,既有从中国哲思统观的书画理论阐发,总结民族艺术的特征与智慧;又有着眼于笔墨和风格的鉴定鉴赏,荟萃前辈之经验方法,启发后学津梁。先生的“史笔”小中见大、以大观小,始终保持着对美术史作为一个整体学科的反思和自觉,他所提到的如何在“开疆拓土与把握本体”二者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问题,如何在“美术史的阐释与历史的把握”之间不顾此失彼的问题,都发人深省。

由史到论,论从史出。薛先生谦称自己“只是一个在美术论评中发表了些意见的美术史学者”,然而,正是基于穿越百年、千年的画史观照,一方面使他的理论建树别具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另一方面又在与时俱进中葆有鲜明指向和人文温度。在美协理论委员会任职的数十年间,薛先生有感于文艺思潮之变,在变化中立定脚跟、放眼世界,坚信传统文化的内生活力,他对陈子庄、黄秋园的评介,对工笔重彩的展望,对“写意”的深读,对“写生”新传统与“师造化”的对比梳理,对“笔墨之争”的辩证思考等等,都体现出理论家的敏感与自觉。2012年,薛先生主持“为中国美术立言——首届美术理论与文化强国”研讨会,发表《美术理论、强国战略与文化自觉》的论坛综述,呼吁美术界要站在文化战略的高度认识美术理论建设,这对于整个美术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担当”正是以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为前提。薛先生的画评又是另一番风景,深入本体、探明理法,客观公允中情真意切,交流互动中文采斐然,尤其是他的以诗题画、品评结合,更是别开生面。

正如前述,薛先生有着综合全面的艺术修养和扎实的实践功底。素有从艺之志,却坚定于为学之路,以学养艺、以艺促学,最终学艺贯通,蔚然可观。尤其是在“诗心”的统率下,诸艺并进,相互激发。

“诗者,天地之心也”。诗,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艺术心灵和审美胸怀。薛先生的格律诗始于志学之年,继而入诗社,得前辈点拨,在学问文章之余,时抒兴意,守格法、见韵度,或融入哲思画理,或感怀生活情趣,其题画诗跋,最能见出史家本色。薛先生的书法起步甚早,于双钩临池中体悟古人法度;既有严谨认真的自我要求,也有意会古代诸书家之风而自然流露的气息。其书体兼综,尤善行楷,温和平实中显庄严大方,潇洒秀逸中兼质实雄强;细观其笔痕墨韵之纤维妙处,笔力遒劲,笔锋锐利,于简静舒和中时露温淳之意,于行间疏雅里常蕴跌宕之姿。先生书法,乃是“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也。

概而言之,薛先生之学术艺术乃是“史蕴诗心”与“诗具史笔”的融贯为一。中国美术馆举办此展览,既是着眼于推动学术研究与艺术实践之间的创新互动,也藉此祝愿先生学术艺术之树长青。





作品欣赏

与古为徒及跋 薛永年

书法 97×46cm 2006年


竖起敞开七言联 薛永年
书法 180×32cm×2 2022年

题饶宗颐书画展 薛永年

书法 133×60cm 2022年

题李可染百万雄师过大江图 薛永年

书法 70×176cm 2022年

观潘天寿个展 薛永年

书法130×49cm 2022年

颂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七绝 薛永年

书法 134×67cm无年款

行书旧作“书画原来本一家” 薛永年

书法 68×35cm 无年款

“此中有真意”印 薛永年

篆刻 纵2.5cm 横2.8cm 高6cm 1960年

原拓剪贴 薛永年

篆刻 70.5cmx35cm 无年款

薛永年所用刻有饶宗颐题“方壶楼”之紫砂方壶 壶通高6.5cm 2016年

《华嵒研究》书影 薛永年著 1984年

《名家鉴画探要》书影 薛永年 2008年

《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书影 薛永年 2010年


《扬州八怪的艺术世界》书影 薛永年 2021年

大学期间 《中国现代美术史笔记》1961年

大学期间 《麦积山杂记》1962年

大学期间 《麦积山杂记》1962年

主持编写《中国美术简史》目录(手稿)1989年

《民国初期北京画坛传统的再认识》打印批改本 2002年

2016年9月,薛永年在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分会上致辞

2019年12月,薛永年参加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新时代之声——全国美术理论研讨会”(第1排右8)
致力于青少年书画学习的公益平台

地址:九龙旺角道33号凯途发展大厦
电话:010-5715-6871
邮箱:cultureart.163.com
请扫码关注